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

沈痛的回憶

「 20 年 快 到 了 , 你 作 為 經 歷 過 六 四 的 當 事 人 , 怎 麼 看 ? 」
「 我 想 , 這 個 問 題 就 像 有 人 問 今 天 和 昨 天 的 區 別 。
 1989 年 , 當 時 政 府 說 你 們 學 生 繼 續 的 話 , 我 們 就 會 開 槍 。
 大 家 都 不 相 信 。 但 結 果 , 他 們 開 槍 了 !

 你 問 我 , 這 20 年 來 有 甚 麼 不 同 ,
 不 同 在 於 當 時 大 家 都 不 相 信 政 府 會 開 槍 屠 殺 學 生 ,
 但 現 在 大 家 終 相 信 , 我 們 的 政 府 敢 對 我 們 開 槍 ! 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鮑樸回應蘋果日報記者 05/15/2009

轉眼已經二十年,
六四事件在香港,從來沒有被淡化是一件好事,
歷史本應是要用來借鏡。

很可惜,
香港人始終仍是政治冷感比較多,
零四年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為55.64%,總選民人數為3,207,227;
零八年則為45.2%,總選民人數為3,372,007。
以一個民主社會來說,投票率算是合理的。
不過,當中不知有多少是由圍村一車又一車載去投票站投票呢?

到底,
香港人是不相信中央會想盡辦法實行一國一制?
還是認為民主會降臨在一個政治冷感的地方?

近年,
政治「秀」愈做愈多,這邊廂一隻蕉,那邊廂一個「個人良知」問題。
這的確令市民對政治或到底立法會在幹甚麼引起關注,
不過,似乎這些新聞所帶來的娛樂及話題,比起政治議題更吸引市民大眾。
一如新聞「娛樂化」的趨勢,更令筆者感到悲哀及摸不著頭腦,
是市民本身對切身的新聞沒有興趣,要加點娛樂化去吸引觀眾?
抑或是大家認為身邊的新聞都是娛樂?
新聞或社會議題,本身應由群眾主動參與,而非以另類手法引人注目。

其實歸根到底,是教育出了問題,
還記得小時候的「社會科」、「EPA」都會提及少許「政治」,
譬如是誰是甚麼司長,政府是行政施法獨立等等,
不過,重點是不用學生理解這些政府架構是從何而來,或者有沒有「Alternative」。
學生只需把它生記硬背就可以,如果有學生可以把整個架構樹形圖畫出來,更可能有獎學金。

在筆者而言,
民主是需要民眾有判斷力,懂得批判而且有正面建議。
這未必是中央所說的「普選條件」,
不過我認為在當下的市民素質下,
採立太激進的政改,到頭來只有「Trial and Error」的份兒。
其他的難關,不算甚麼。

沒有留言: